
甜味剂知多少
由 平台编辑 在 2020年11月27日 转载于 食品伙伴网

近年来,糖尿病、龋齿等疾病给我们的饮食带来很大困扰,糖分摄入过多会诱发一系列病症。因此,无糖、低糖的健康食品备受人们喜爱。那么,用来代替食用糖的甜味剂大家了解吗?何为甜味剂?食品中可用的甜味剂又有哪些?为此,食品伙伴网整理了甜味剂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甜味剂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甜味剂是指能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广义的甜味剂依据来源,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其中蔗糖、葡萄糖、乳糖等日常食品属于食品原料范围,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被称为天然营养型甜味剂。天然非营养型甜味剂通常具有热量低的特点,按其甜度可分为低甜度的麦芽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等,以及高甜度的罗汉果甜苷、甜菊糖苷等。人工合成甜味剂甜度高、热量低,在人体内不进行代谢吸收,又被称为非营养型甜味剂。
目前,我国可用在食品中的甜味剂共有20种(不包括蔗糖等营养型甜味剂),在GB 2760中明确规定了甜味剂的使用范围和限量。我们根据甜味剂的相关特性分为了低甜度的天然非营养型甜味剂(表1)、高甜度的天然非营养型甜味剂(表2)和人工合成非营养型甜味剂(表3)三类。具体分类如下:
二、甜味剂相关要求
除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对甜味剂进行严格规定外,其他相关文件也对甜味剂做出一定要求。例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标示其在GB 2760中的食品添加剂通用名称。也就是说,若食品中添加了甜味剂,可以标示为甜味剂的具体名称,也可标示为甜味剂并同时标示具体添加剂的名称或国际编码(INS号)。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以“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专项行动。由于近年来糖尿病、肥胖症、龋齿等疾病患病率逐渐增加,因此,“减糖”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2019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鼓励消费者减少蔗糖摄入量,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
三、科学看待甜味剂
近年来,关于甜味剂存在很多谣言。例如,人工合成甜味剂会致癌。1977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发现使用糖精会使大鼠诱发膀胱癌,该研究促使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禁止糖精的使用。随后研究结果证实,大鼠致癌的机理对人类并不适用。2000年,美国将糖精从潜在致癌物名单中删除。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研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人工甜味剂会导致癌症。根据GB 2760的规定,纽甜、甜蜜素、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甜味剂,在食品中都有严格的使用范围和限量。在标准制定前,添加剂都经过了严格的毒理学测试。例如,阿斯巴甜,早在1965年就已经被研发出来,但直到1981年才被FDA批准,在经过了16年的安全测试后才上市。所以,只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规范添加甜味剂,是没有致癌的风险的。
小结
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无糖和代糖食品的流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于甜味剂,不必谈“剂”色变,正确了解甜味剂的功能特性,严格规范甜味剂的添加使用,科学看待甜味剂的争议谣言,做懂常识的“食品人”。
您是这篇文章的第438个读者。
我的资讯收藏
托管标准,您可以接收以下服务:
1 标准定期系统查新,若有最新版本,会以站内短信或邮件的形式通知用户;
2 随时在标准托管页面中查看到该条标准的最新状态;
3 若用户有在学习和科研中的需要,可以在标准托管页面中试阅标准;
4 企业如果需要上新产品,我院及时提供标准查询、采购等方面的支持;
5 为企业在标准制修订、企业良好行为创建以及标准化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联系我院指定相关专家负责进行指导帮助、提供政策咨询;
6 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政策的解读、标准化知识的推广培训、标准自我公开声明、标准文献的免费查询、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服务;
标准资讯点击排行榜 全部
资讯标题点击
[[ n.title ]] [[ n.read ]]大连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大连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高原街56号
电话:0411-82740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