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企业的安全生产总结中,都少不了“教育培训不到位”这个问题分析;在很多事故调查报告中,也少不了“教育培训不到位”这一原因分析。但笔者在日常与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交流时发现,有些企业对此是不认可的:一摞摞厚厚的教育培训档案不能证明“教育培训到位”吗?有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甚至说:“培训我们组织了,考试也进行了,成绩也合格了,再发生问题还能怎么办?”
对员工进行了教育培训,企业就算尽职履责了吗?显然不是。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八条明确,“教育培训到位”的标准是“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而不仅仅是档案里的试卷和纸面成绩。 诚然,近年来企业在员工教育培训方面取得一定进步,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员工教育培训档案,对员工进行培训考试。但如果认真检查企业教育培训档案时,就会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不同岗位培训内容雷同、重复,针对性不强等,使得部分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没有入脑入心。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负责开展教育培训的人员不能满足岗位需求,老师都不过硬,怎么能教出好学生? 以笔者所在的化工行业为例,内训师队伍缺乏或者水平不高,是当前大多化工企业的现状。企业教育培训工作主要由安全员、技术员组织开展,而安全员、技术员大部分是技术岗位出身,缺乏必要的教育培训组织技巧和能力,导致教育培训总体效果不佳。同时,一些企业的培训内容多是结合当前的文件要求,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再把别人留下的PPT文件补充一下,讲完之后举行考试,就算完成了培训。对于培训内容是否符合员工需求、培训效果是否满足岗位需求,一般不会深究。不是不想去研究提高,而是不知道怎么去提高,因此“教育培训不到位”就不难理解了。 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从提高培训授课人员的专业素质入手,组织高质量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素质水平。具体来说,可参考部分企业建设企业内训师队伍的做法,对于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改变“教育培训不到位”的问题有借鉴意义。 东营某石油化工企业打造了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操能力过硬的内训师队伍。根据学历、专业背景、岗位、工作年限等,企业从设备员、技术员、安全员等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初选人选,再经过理论测试和授课技能展示,选拔出42人,对其从工艺、设备、安全、综合四个专业方向进行系统培训。培训采取讲练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从发声发音训练、授课礼仪训练、职业角色认知、课程开发、课件制作、课堂呈现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授课技能。经过10个月的分阶段培养,最终20人通过结业考核,成为企业内训师。他们的精彩授课受到企业领导、员工的一致好评。 也许有人会问,中小企业没有条件建设自己的内训师队伍怎么办?笔者建议这类企业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把员工送到社会培训机构、职业学院参加培训。企业首先要保证内部组织安全培训的人员培训过关,才能保证日常教育培训的质量过关。 “对安全工程要舍得花钱,舍得下功夫。”安全教育培训也不例外。要改变“教育培训不到位”的现状,也必须舍得投入、持续投入,从而真正推动企业员工技能素质水平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