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这22批次味极鲜酱油、带鱼、五香鸡等食品抽检不合格,看看你买过吗
由 平台编辑 在 2021年12月09日 转载于 食品伙伴网

12月7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1年第70期(总第342期)通告,检出饼干、餐饮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方便食品、肉制品、食用农产品、饮料、调味品、糕点9大类食品22批次样品不合格,涉及农兽药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质量指标不达标、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11批次食品检出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
11批次食品检出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分别为高唐县汇千祥百货超市销售的豇豆,噻虫胺和噻虫嗪均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齐河县东宋家盛海鲜店销售的带鱼,恩诺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历城区云鼎生鲜便利超市销售的生姜,噻虫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市北区国增河蔬菜铺销售的辣椒,噻虫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成武县福万副食店销售的普通白菜(油菜),吡虫啉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张店阎树英食品商行销售的鸡肉(麻鸡),五氯酚酸钠(以五氯酚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山东美铭万家国际购物中心有限公司销售的黄瓜,乙螨唑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汶上县赵记水果店销售的香蕉,噻虫嗪和腈苯唑均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莒县卫彩果蔬店销售的姜,噻虫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寿光市克洛尼尔酒业有限公司广饶温馨超市销售的菠菜,阿维菌素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肥城市吉新私房菜馆购进的豇豆,灭蝇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噻虫嗪,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的杀虫剂。能被迅速吸收到植物体内,并在木质部向顶传导。可通过茎叶和土壤处理、种子处理等来防治害虫。少量的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噻虫嗪超标的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噻虫嗪在荚可食类豆类蔬菜(菜豆除外)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3mg/kg;在香蕉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02mg/kg。豇豆和香蕉中噻虫嗪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快速控制虫害,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的产品中残留量超标。
噻虫胺属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内吸性、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姜蛆等有较好防效。少量的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噻虫胺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噻虫胺在豆类蔬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01mg/kg;在根茎类蔬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2mg/kg;在香蕉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02mg/kg;在茄果类蔬菜(番茄除外)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05mg/kg。豇豆、姜、辣椒中噻虫胺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快速控制虫害,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的产品中残留量超标。
恩诺沙星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用于治疗动物的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是动物专属用药。长期食用恩诺沙星残留超标的食品,可能在人体中蓄积,进而对人体机能产生危害,还可能使人体产生耐药性菌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规定,恩诺沙星在鱼的皮和肉中最大残留限量值为100μg/kg。海水鱼中恩诺沙星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在养殖过程中为快速控制疫病,违规加大用药量或不遵守休药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量超标。
吡虫啉属内吸性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少量的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吡虫啉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吡虫啉在普通白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5mg/kg。普通白菜中吡虫啉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快速控制虫害,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的产品中残留量超标。
五氯酚酸钠常被用作除草剂、杀菌剂。长期食用检出五氯酚酸钠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体的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250号)中规定,五氯酚酸钠为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鸡肉中检出五氯酚酸钠的原因,可能是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违规使用相关兽药。
腈苯唑又叫唑菌腈、苯腈唑,是三唑类内吸杀菌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腈苯唑在香蕉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05mg/kg。香蕉中腈苯唑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种植户对使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了解,从而违规使用农药。
乙螨唑,非内吸性杀螨剂,对卵、幼虫和若虫有效,对成虫无效。可用于防治柑橘、梨果、蔬菜和草莓上的植食性螨类。少量的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乙螨唑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乙螨唑在黄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02mg/kg。黄瓜中乙螨唑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快速控制虫害,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的产品中残留量超标。
3批次食品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
3批次食品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分别为菏泽润良商业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为德州永堂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五香鸡,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山东贵诚集团购物中心有限公司中心店销售的标称为山东兄弟食品商贸有限公司生产的迷你小薄饼(香葱味),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枣庄市市中区米露百货超市销售的标称为山东省枣庄程福记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竹叶味饮料,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不是致病菌指标,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如果食品的菌落总数严重超标,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还会加速食品腐败变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熟肉制品》(GB 2726—2016)中规定,熟肉制品(除发酵肉制品外)同一批次产品5个样品的菌落总数检测结果均不得超过105CFU/g,且最多允许2个样品的检测结果超过104CFU/g。《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GB 7101—2015)中规定,饮料同一批次产品5个样品的菌落总数检测结果均不得超过104CFU/mL,且最多允许2个样品的检测结果超过102CFU/mL。酱卤肉制品和饮料中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企业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也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或储运条件不当等有关。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如果食品中的大肠菌群严重超标,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还会加速食品腐败变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饼干》(GB 7100—2015)中规定,饼干同一批次产品5个样品的大肠菌群检测结果均不得超过102CFU/g,且最多允许2个样品的检测结果超过10CFU/g。饼干中大肠菌群数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也可能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人员、工器具等卫生条件控制不到位,还可能是灭菌工艺灭菌不彻底导致的。
4批次食品检出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问题
4批次食品检出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问题,分别为高密市王孟娜餐饮经营店加工的油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临清市永青路窦妍副食店销售的标称为山东民安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绿豆粉皮,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肥城市桑翠连快餐店加工的咸菜,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梁山县金沙滩酒水超市销售的标称为梁山县杰翔粉皮加工中心生产的绿豆粉皮,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含铝食品添加剂,比如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硫酸铝铵(又名铵明矾)等,在食品中作为膨松剂、稳定剂使用,使用后会产生铝残留。含铝食品添加剂按标准使用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长期食用铝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导致运动和学习记忆能力下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油炸面制品中铝的最大残留限量值(干样品,以Al计)为100mg/kg,粉丝粉条中铝的最大残留限量值(干样品,以Al计)为200mg/kg。油炸面制品和粉丝粉条中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个别商家为增加产品口感,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超限量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或者其使用的复配添加剂中铝含量过高。
苯甲酸及其钠盐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一种防腐剂,对霉菌、酵母和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长期食用苯甲酸及其钠盐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肝脏积累性中毒,危害肝脏健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在腌渍的蔬菜中最大使用量为1.0g/kg。酱腌菜中苯甲酸及其钠盐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延长产品保质期,或者弥补产品生产过程卫生条件不佳而超限量使用;也可能是在使用过程中未准确计量。
3批次食品检出质量指标不达标问题
3批次食品检出质量指标不达标问题,分别为鄄城县嘉佳乐购物超市销售的标称为山东皇世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手磨纯香黑芝麻糊,过氧化值(以脂肪计)不符合产品执行标准要求;济南市莱芜实中商贸有限公司南方商城店销售的标称为山东省济南市徐谷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芝麻酥(烘烤类糕点),酸价(以脂肪计)(KOH)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青岛味鲜美酿造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味极鲜酱油,全氮(以氮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氨基酸态氮(以氮计)既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也不符合产品标签标示要求。
过氧化值是油脂酸败的早期指标,主要反映油脂被氧化的程度。食用过氧化值超标的食品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但长期食用过氧化值严重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肠胃不适、腹泻等。《黑芝麻糊》(Q/SHS 0002S—2020)中规定,黑芝麻糊中过氧化值(以脂肪计)的最大限量值为0.3g/100g。黑芝麻糊中过氧化值(以脂肪计)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原料中的脂肪已经被氧化,也可能与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环境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酸价,又称酸值,主要反映食品中的油脂酸败程度。酸价超标会导致食品有哈喇味,超标严重时所产生的醛、酮、酸会破坏脂溶性维生素,导致肠胃不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GB 7099—2015)中规定,糕点中酸价(以脂肪计)的最大限量值为5mg/g。糕点中酸价(以脂肪计)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企业原料采购把关不严,也可能是生产工艺不达标,还可能与产品储运条件不当有关。
氨基酸态氮是酱油的特征性品质指标之一,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鲜味越浓,反映酱油的质量越好。氨基酸态氮不合格主要影响产品的品质。《酿造酱油》(GB/T 18186—2000)中规定酱油(特级)中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得低于0.80g/100mL,该批次产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检测值既不符合产品执行标准要求,也不符合产品标签标识要求。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原料采购环节质量把关不严;也可能是企业生产工艺控制不严,如酿造周期未达要求;还可能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降低成本而以次充好。
全氮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是反映酱油品质的指标。全氮的高低会影响酱油的风味,也是酱油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酿造酱油》(GB/T 18186—2000)中规定,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特级)中全氮(以氮计)的含量不得低于1.50g/100mL。酱油全氮含量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是个别企业原料蛋白质含量过低或者原料配比控制不当,也可能是稀释过程中加入了过量的水。
此外,还有1批次食品检出重金属污染问题,为张店崔老二水产品商行销售的海水蟹,镉(以Cd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对上述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生产经营者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已责令企业查清产品流向,召回、下架不合格产品,控制风险,并分析原因进行整改,涉及的不合格产品已按要求开展核查处置工作。
您是这篇文章的第313个读者。
我的资讯收藏
托管标准,您可以接收以下服务:
1 标准定期系统查新,若有最新版本,会以站内短信或邮件的形式通知用户;
2 随时在标准托管页面中查看到该条标准的最新状态;
3 若用户有在学习和科研中的需要,可以在标准托管页面中试阅标准;
4 企业如果需要上新产品,我院及时提供标准查询、采购等方面的支持;
5 为企业在标准制修订、企业良好行为创建以及标准化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联系我院指定相关专家负责进行指导帮助、提供政策咨询;
6 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政策的解读、标准化知识的推广培训、标准自我公开声明、标准文献的免费查询、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服务;
标准资讯点击排行榜 全部
资讯标题点击
[[ n.title ]] [[ n.read ]]大连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大连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高原街56号
电话:0411-82740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