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2020)》发布
由 平台编辑 在 2020年09月14日 转载于 农民日报

9月3日,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峰论坛在四川省隆昌市举行。论坛上,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联合发布了《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记者获悉,2019年,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种养面积接近3500万亩,稻谷产量达到1750万吨,水产品产量超过290万吨。
据了解,《报告》涵盖了2019年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规模、发展特点、政策扶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发展建议四方面内容,为广大从业者和社会各界全面了解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全貌提供重要参考。
《报告》显示,2019年,各地稻渔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程度不断加深。稻渔综合种养在水产品保供给和水产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种养模式上,2019年,稻-小龙虾等7种主要种养模式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和水产品总产量的98.61%、98.57%。仅稻虾模式的种养面积、水产品产量就分别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总量的47.70%和60.84%。
据介绍,2019年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继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稳粮增效作用进一步凸显,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品牌建设不断推进,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协调发展,产业扶贫效果显著,产业链进一步延伸,稻米和水产品加工业以及餐饮、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功能不断拓展,“稻渔+文化”“稻渔+旅游”等业态亮点纷呈,稻渔综合种养的融合发展水平和产业整体带动能力不断提升。总体看,2019年,国家和各地对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仍然是以鼓励发展为主,同时,规范发展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主基调。《报告》预计,中长期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仍将持续稳定增加。
与此同时,《报告》建议,应根据当前我国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形势和要求,在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和政策,构建和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引领,推动产业协调、融合发展四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保障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您是这篇文章的第495个读者。
我的资讯收藏
托管标准,您可以接收以下服务:
1 标准定期系统查新,若有最新版本,会以站内短信或邮件的形式通知用户;
2 随时在标准托管页面中查看到该条标准的最新状态;
3 若用户有在学习和科研中的需要,可以在标准托管页面中试阅标准;
4 企业如果需要上新产品,我院及时提供标准查询、采购等方面的支持;
5 为企业在标准制修订、企业良好行为创建以及标准化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联系我院指定相关专家负责进行指导帮助、提供政策咨询;
6 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政策的解读、标准化知识的推广培训、标准自我公开声明、标准文献的免费查询、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服务;
标准资讯点击排行榜 全部
资讯标题点击
[[ n.title ]] [[ n.read ]]大连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大连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高原街56号
电话:0411-82740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