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急提醒:慎食“泥螺” ,警惕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
由 平台编辑 在 2021年12月17日 转载于 漳州疾控微信号

近期,漳州市发生多起因食用泥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经调查,患者在流动摊贩购买腌制的泥螺,食用后出现唇、舌、指尖麻木、呕吐、乏力等临床症状,市疾控中心在食用后剩余的泥螺中检出高浓度麻痹性贝类毒素,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初步判定为由食用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的泥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泥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楯目阿地螺科。外壳呈卵圆形, 壳薄脆。泥螺是潮间带底栖动物,生活在中低潮区泥沙质或泥质的滩涂上,退潮后在滩涂表面爬行,以底栖藻类、有机碎屑、无脊椎动物的卵、幼体和小型甲壳类等为食。泥螺是可供食用的主要软体动物之一,饮食习惯多以盐渍后生食。
麻痹性贝毒可分为四类:氨基甲酸酯类毒素(Carbamate toxins),包括石房蛤毒素(STX),新石房蛤毒素(NEO),膝沟藻毒素(GTX);N-磺酰氨甲酰基类毒素(N-sulfocarbamoyl toxins),包括C1、C2、C3、C4、GTX5(B1)和GTX6(B2);脱氨甲酰基类毒素(Decarbamoyltoxins)和脱氧脱氨甲酰基类毒素(Deoxydecarbamoyl toxins)。
贝毒中毒症状为:初期唇、舌、指尖麻木,接着腿、臀、颈部出现麻木,然后出现运动失调。中毒症状不尽相同,但大多意识清楚,有些病人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和呕吐,随着病程的发展,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死亡率约为5%-18%。贝类毒素中毒的发生发展较快,无特效解毒方法。
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广大市民提醒,近期不购买、不食用可能受贝类毒素污染的泥螺,警惕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一旦食用了泥螺等海产品出现身体不适症状,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并主动向医生告知饮食史。
您是这篇文章的第333个读者。
我的资讯收藏
托管标准,您可以接收以下服务:
1 标准定期系统查新,若有最新版本,会以站内短信或邮件的形式通知用户;
2 随时在标准托管页面中查看到该条标准的最新状态;
3 若用户有在学习和科研中的需要,可以在标准托管页面中试阅标准;
4 企业如果需要上新产品,我院及时提供标准查询、采购等方面的支持;
5 为企业在标准制修订、企业良好行为创建以及标准化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联系我院指定相关专家负责进行指导帮助、提供政策咨询;
6 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政策的解读、标准化知识的推广培训、标准自我公开声明、标准文献的免费查询、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服务;
标准资讯点击排行榜 全部
资讯标题点击
[[ n.title ]] [[ n.read ]]大连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大连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高原街56号
电话:0411-82740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