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出台体育类校外培训标准 体育类校外培训迎来强监管时代
由 平台编辑 在 2022年01月14日 转载于 中国标准化

目前,浙江、天津等地都已出台加强对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的具体规定,严监管将给相关行业带来哪些影响?未来又有哪些新问题值得关注?
去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科类培训遇到行业重大调整,体育类校外培训似乎一度迎来“政策的春风”。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间,新增体育运动类培训相关企业33万多家,下半年新增超过13.8万家。体育培训市场火爆的背后,也存在一定隐忧。
北京教育培训行业的业内人士冯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在体育培训市场上,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学资质更是鱼龙混杂。冯先生说:“基本上都是退役后的运动员或者专业体校毕业的学生,自己攒个班,一两个人就开始培训了。有的教练教的动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短期内提高孩子的运动技能或者运动成绩,但长期来看是对孩子的身体有危害的。”
冯先生说,不同于学科类培训大多有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体育培训主要是在短期内教授孩子一项体育技能,对老师的资质和场地的要求,此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我见过教轮滑的或者篮球的,在公园一个空地上就开展了。”
清华大学体育部副主任乔凤杰教授对中国之声表示,体育培训市场上,非专业人士从事体育培训工作的问题较为突出。乔凤杰说:“培训市场里面,专业人士其实参与很少,甚至有的原来从事的行业跟所教项目就不沾边。有一些好点的,为了炒作会拿一些什么国际证书,听起来很‘吓人’,但实际上可能连体育专业里边的基础知识都不具备,会给社会造成一种误导。”
乔凤杰教授认为,如何让更多体育专业人士参与到正规的体育培训中去,是值得关注的一个话题。
体育培训行业受到家长热捧,与体育成绩在学业评价中的占比越来越高直接相关。2021年,江苏、广东深圳等地都提高了中考体育成绩的权重。去年12月,北京明确将体育在中考中的分值比重增加至70分。冯先生说:“目前从我们行业内来看,从事体育培训的还是在跟着教育部的大纲走,哪个(项目)考试,哪个方面的培训机构就会变得多起来。”
正是看到了目前校外体育培训市场的现状,对其规范管理也势在必行。
2021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其中对场地、设施、课程、从业人员资质、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此后,各地陆续出台相关配套文件。去年12月底,《浙江省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引(试行)》出台;近日,《上海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对外发布。
业内人士冯先生认为,这对体育培训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非常有必要。冯先生表示:“强监管,比如在师资、场地、课程体系、安全上(监管)应该非常强,任何一个方面如果出现问题,都对孩子的长期发展有影响。”
不过,社会上也有声音提出对“体育应试”的担忧。乔凤杰教授对中国之声表示,要谨防过度的体育培训给孩子增加的新负担。乔凤杰说:“让孩子们解放出来多参加体育活动和让他多参加体育培训班,这不是一回事。我们要谨防体育培训变成了又一种加压。体育培训如果过度了,它实际上不是给‘双减’帮忙,有时候是在帮倒忙。”
去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就发文明确提出,坚决抵制“应试体育”思维,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和家长形成正确的观念。
而对“应试体育”的担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持乐观态度。一是其所占分值有限,二是各地出台的中考政策,大多都有对体育考试成绩“过程评价”的制度考虑。储朝晖表示:“学校的体育运动和校外体育培训,最关键的是要错位。对于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项目,可以让培训机构来参与,但学校首先要保证一个底线,保证学校的体育课开足开齐,对学生的体质状况要有全面了解,体育课应该针对提升体质来开设课程。”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校长罗敏对中国之声表示,目前大多学校都能认识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项目需求,开设高质量的校园体育课。把专业的体育培训机构请进校园,或许是有效增加课程供给的方式之一。
罗敏说:“非学科类的培训机构,可以参与到学校的延时服务里面。因为学校搞课后服务,不可能把所有的班都开齐。家长又有这样的需求,比如体育类的、艺术类的,学校可以用购买服务的形式增加课程供给。”
您是这篇文章的第195个读者。
我的资讯收藏
托管标准,您可以接收以下服务:
1 标准定期系统查新,若有最新版本,会以站内短信或邮件的形式通知用户;
2 随时在标准托管页面中查看到该条标准的最新状态;
3 若用户有在学习和科研中的需要,可以在标准托管页面中试阅标准;
4 企业如果需要上新产品,我院及时提供标准查询、采购等方面的支持;
5 为企业在标准制修订、企业良好行为创建以及标准化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联系我院指定相关专家负责进行指导帮助、提供政策咨询;
6 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政策的解读、标准化知识的推广培训、标准自我公开声明、标准文献的免费查询、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服务;
标准资讯点击排行榜 全部
资讯标题点击
[[ n.title ]] [[ n.read ]]大连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大连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高原街56号
电话:0411-82740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