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市场监管总局通报47批次不合格食品 微生物污染和食品添加剂使用问题占近八成
由 平台编辑 在 2022年05月05日 转载于 食品伙伴网

近日,食品伙伴网汇总了4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食品抽检情况。4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4期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共有47批次不合格食品被通报。
统计显示,不合格样品涉及淀粉及淀粉制品,方便食品,蜂产品,糕点,酒类,粮食加工品,乳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水产制品,水果制品,调味品,饮料,婴幼儿配方食品,饼干,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16大类。其中,水果制品检出的不合格样品数量最多,有17批次。
16大类不合格样品数量
统计还发现,微生物污染问题和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问题占了近八成。还有部分食品检出食品添加剂与标签标示值不符问题、兽药残留超标问题、有机污染物污染问题、质量指标不达标问题、质量指标与标签标示值不符问题。
不合格样品检出的问题
其中,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和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问题的样品各有18批次。食品受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食品的营养成分破坏、腐败变质加速、失去食用价值等。食品中检出微生物污染,可能是原料或包装材料受到微生物污染,也可能是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到位,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有关。而食品添加剂做为能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其使用应该遵循《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产品中检出食品添加剂使用问题,可能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未准确计量,也有可能是使用了复配添加剂,造成某种食品添加剂含量升高;还有可能是为了增加产品的口感、色泽、保质期等,而加大使用量或者超范围使用等。
另外,统计还发现,4月公布的抽检中,近七成不合格样品来自线上销售平台。其中,淘宝有14批次、拼多多有11批次、天猫有4批次,京东有2批次。
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市场监管总局已责成相关市场监管部门立即组织开展核查处置,查清产品流向,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风险;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处理;及时将企业采取的风险防控措施和核查处置情况向社会公开,并向总局报告。
您是这篇文章的第304个读者。
我的资讯收藏
托管标准,您可以接收以下服务:
1 标准定期系统查新,若有最新版本,会以站内短信或邮件的形式通知用户;
2 随时在标准托管页面中查看到该条标准的最新状态;
3 若用户有在学习和科研中的需要,可以在标准托管页面中试阅标准;
4 企业如果需要上新产品,我院及时提供标准查询、采购等方面的支持;
5 为企业在标准制修订、企业良好行为创建以及标准化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联系我院指定相关专家负责进行指导帮助、提供政策咨询;
6 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政策的解读、标准化知识的推广培训、标准自我公开声明、标准文献的免费查询、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服务;
标准资讯点击排行榜 全部
资讯标题点击
[[ n.title ]] [[ n.read ]]大连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大连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高原街56号
电话:0411-82740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