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出制定的首项海洋调查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由 平台编辑 在 2021年12月13日 转载于 中国标准化

记者10日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由中国提出的ISO23040:2021《海洋环境影响评估(MEIA)-海底区海洋沉积物调查规范-间隙生物调查》国际标准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于格林尼治时间12月10日正式发布,这是由中国提出制定的首项ISO海洋调查领域的国际标准,该标准联合8个国家共同制定,标志着中国海洋调查技术标准国际化工作取得重要突破。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介绍说,该国际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共同提出,联合同济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8家单位共同编制。

同济大学翦知湣教授表示,该标准规定了海底区海洋沉积物中的间隙生物群进行调查的要求和建议,以及科学的技术方法和规范。调查项目包括海洋沉积物、有孔虫、介形类、放射虫等,适用于任何海底区域不同底栖生境的海洋调查。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李铁刚介绍说,该国际标准的发布将为海底区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提供基于国际前沿的、先进的科学与技术方法,适用于海底区域海洋沉积物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与评估,有利于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综合勘探、生态环境评价、保护与管理等。标准实施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海洋调查技术的科学认识,为国际海底区进行海洋调查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开展海洋调查领域多边合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强有力的标准保障,建立起国际合作的友好桥梁。

据介绍,国际上在海底区域已经开展了许多大型国际综合研究计划,如大洋钻探计划(ODP)和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但迄今为止,由于缺乏国际标准,各国在对海底区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中使用了不同的规程和技术,这给国际合作中的数据对比和成果校准造成了障碍,因此也对科学评估海底区生物多样性和承包作业的环境评价造成了直接影响。

QQ截图20211218161847.png

该国际标准涉及的海底区沉积物间隙生物,是指沉积物颗粒间栖息或沉积的底栖生物群,涵盖古菌界、细菌界、动物界六个界的生命形式,在海洋底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此类生物群是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油气资源勘探、海洋碳循环、全球变化、季风降雨等相关领域科学问题的关键载体。

2017年,中国在海洋调查领域的ISO标准尚属空白的情况下,提出该国际标准的提案,并获得ISO立项通过,得到了国际上相关国家的积极响应,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伊朗、韩国、新加坡、巴拿马8个国家委派专家参与本项国际标准的制定。2019年5月通过草案阶段,2019年9月在国际标准大会通过委员会阶段,2020年10月通过询问阶段国际投票,历时四年,于2021年12月由ISO正式发布。


您是这篇文章的第145个读者。

标签:

我的资讯收藏

托管标准,您可以接收以下服务:

1 标准定期系统查新,若有最新版本,会以站内短信或邮件的形式通知用户;

2 随时在标准托管页面中查看到该条标准的最新状态;

3 若用户有在学习和科研中的需要,可以在标准托管页面中试阅标准;

4 企业如果需要上新产品,我院及时提供标准查询、采购等方面的支持;

5 为企业在标准制修订、企业良好行为创建以及标准化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联系我院指定相关专家负责进行指导帮助、提供政策咨询;

6 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政策的解读、标准化知识的推广培训、标准自我公开声明、标准文献的免费查询、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服务;

进入企业标准托管

您可以通过编辑查新模板,批量查询指定标准集的最新情况。我们会通过查询,向您展示您所查询标准的:

1. 准确的标准号及标准名称(我们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您提交的标准号进行自动纠正)

2. 标准的最新状态(现行、废止或未发布)

3. 若标准已废止并被新标准替代,会反馈被替代的标准

4. 若您已托管此标准,便可以实时跟踪这个标准的最新状态

标准查新 模板下载

您可以在这里检索全球超过140万条标准,支持上百个国内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查询。您也可以在这里检索国内各类国家、部委和地方的法律法规。

更多标准子库在持续建设中。

标准检索

标准资讯点击排行榜 全部

资讯标题点击

[[ n.title ]] [[ n.read ]]

大连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大连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高原街56号

电话:0411-82740851

大连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