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全国首发智能测温标准 测温时长不超1秒钟

由 平台编辑 在 2020年04月21日 转载于 中国标准化

测量误差应在±0.3℃以内,测温时间不超过1秒钟,可同时并行筛查人数至少6人……昨天,中关村管委会线上发布首个《非接触式智能体温筛查系统技术规范》,疫情期间在车站、地铁、商超等人流聚集场所站岗测温的AI智能测温装备在全国首次“有章可依”。

智能测温标准工作组组长、旷视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有意选用智能测温设备的使用者来说,标准发布后,面对市场中参差不齐的非接触式测温产品,他们将不再无从选择。

根据标准,智能测温设备在测温误差、测温时间等方面都需满足具体的指标,还要满足可智能告警、佩戴口罩检测准确率等要求。例如,体温超过告警阈值会触发告警,体温正常但手持高温物品时,系统需要智能排除,不能触发误报。

“企业的技术路线、应用元器件等均有差异,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作为参考,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产品在防疫场景下的产业化推广。”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陈文奇说。

疫情发生以来,以旷视、中电科11所、百度、格灵深瞳、久译、千方、同方威视等为代表的企业,纷纷推出多款红外智能测温产品,解决大客流下快速精准测温的难题,对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作为防疫需求下形成的新技术新产品,红外智能测温产品“百花齐放”,如果技术标准跟不上,会导致产品性能差异较大,妨碍疫情防控的效果,更限制智能测温产品的持续优化和加速推广。

据悉,首个智能测温标准由旷视、中电科11所、同方威视、百度、久译、千方、格灵深瞳等12家业内知名科技企业、专业机构共同制定。工作组通过视频会议高效完成立项、标准提案评估、专家审议、标准发布等环节,用时仅29天,在保证标准质量和程序要求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标准创制周期。下一步,中关村将进行相关国际标准提案申报,争取将该标准转化为全球同行认可的国际标准。

除智能测温系统外,中关村还将围绕纳米抑菌防护用品、抗疫机器人等防疫抗疫相关领域加强标准布局,争取形成一批防疫抗疫技术的中关村标准。


您是这篇文章的第327个读者。

标签:

我的资讯收藏

托管标准,您可以接收以下服务:

1 标准定期系统查新,若有最新版本,会以站内短信或邮件的形式通知用户;

2 随时在标准托管页面中查看到该条标准的最新状态;

3 若用户有在学习和科研中的需要,可以在标准托管页面中试阅标准;

4 企业如果需要上新产品,我院及时提供标准查询、采购等方面的支持;

5 为企业在标准制修订、企业良好行为创建以及标准化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联系我院指定相关专家负责进行指导帮助、提供政策咨询;

6 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政策的解读、标准化知识的推广培训、标准自我公开声明、标准文献的免费查询、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服务;

进入企业标准托管

您可以通过编辑查新模板,批量查询指定标准集的最新情况。我们会通过查询,向您展示您所查询标准的:

1. 准确的标准号及标准名称(我们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您提交的标准号进行自动纠正)

2. 标准的最新状态(现行、废止或未发布)

3. 若标准已废止并被新标准替代,会反馈被替代的标准

4. 若您已托管此标准,便可以实时跟踪这个标准的最新状态

标准查新 模板下载

您可以在这里检索全球超过140万条标准,支持上百个国内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查询。您也可以在这里检索国内各类国家、部委和地方的法律法规。

更多标准子库在持续建设中。

标准检索

标准资讯点击排行榜 全部

资讯标题点击

[[ n.title ]] [[ n.read ]]

大连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大连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高原街56号

电话:0411-82740851

大连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