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曾毓群:我国电池碳足迹核算标准存在空白
由 平台编辑 在 2022年03月07日 转载于 中国标准化

作为“万亿”锂电池龙头公司的掌门人,曾毓群在过去一年持续调研新能源领域。除了锂资源供应外,曾毓群今年提交的四份提案还关注了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电池碳足迹、锂电池运输等领域。其中,曾毓群呼吁尽快启动中国电池碳足迹标准和方法论研究,建立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业界普遍认为,中国电池要进行统一碳足迹核算标准存在不小难处。具体如何看?
曾毓群告诉记者,电池在整个新能源产业链中具有关键作用,欧美各国已纷纷将电池纳入战略规划,并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法规。中国在电池技术、制造和产业链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但在电池碳足迹核算标准与方法论方面存在空白,而欧盟正在加快制定《欧洲电池法》。
因此,尽快启动中国电池碳足迹标准和方法论研究,建立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参与全球碳中和规则制定,推动与欧盟建立电池碳足迹管理互认机制,对于确保中国电池领域全球竞争力十分重要。
曾毓群对此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借助中国产业链完善、应用数据丰富的优势,加快中国电池碳足迹方法论研究。同时与欧盟积极沟通,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推动中欧电池产品碳足迹方法论的协调与互认。
“双碳”无疑是近两年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曾毓群告诉中新经纬,碳中和已从全球共识变成全球行动。2021年,虽然新冠肺炎疫情仍不断反复,但全球绿色发展的决心没有减弱,反而不断加强,并落实到各国实践中,很多政策法规持续出台,逐步具体化。
“电力和交通是碳排放的大户,而电力和交通的转型,都需要大容量电池作为保障和支撑。在市场层面,随着双碳政策的逐步落地,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在快速增长。”曾毓群说。
另一方面,这样的高景气度使得新能源领域成为最具活力和最具吸引力的投资板块之一。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面向1.5度温控目标,未来三十年,全球在能源领域、交通领域的投资额,将从平均每年五六千亿美元,提高到每年约两万亿美元。
“所以说,新能源行业的确定性机会已经到来,但仍有不少挑战,唯有以变应变,与时俱进,才能持续胜利。”曾毓群告诉中新经纬,宁德时代业务未来将聚焦于三大发展方向。一是以电化学储能+可再生能源发电为核心,实现对固定式化石能源的替代,摆脱对火力发电的依赖。二是以动力电池为核心,助力电动车发展,实现对石油等移动式化石能源的替代。三是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实现市场应用的集成创新,为各行各业提供可持续、可普及、可信赖的能量来源。
您是这篇文章的第190个读者。
我的资讯收藏
托管标准,您可以接收以下服务:
1 标准定期系统查新,若有最新版本,会以站内短信或邮件的形式通知用户;
2 随时在标准托管页面中查看到该条标准的最新状态;
3 若用户有在学习和科研中的需要,可以在标准托管页面中试阅标准;
4 企业如果需要上新产品,我院及时提供标准查询、采购等方面的支持;
5 为企业在标准制修订、企业良好行为创建以及标准化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联系我院指定相关专家负责进行指导帮助、提供政策咨询;
6 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政策的解读、标准化知识的推广培训、标准自我公开声明、标准文献的免费查询、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服务;
标准资讯点击排行榜 全部
资讯标题点击
[[ n.title ]] [[ n.read ]]大连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大连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高原街56号
电话:0411-82740851
